2020年7月初,媒体爆出上海警方抓获一个以卖保健品“青脑搭档”的名义实施诈骗的团伙。这个团伙的行骗手法是:先以免费体检的名义把老年人忽悠来,然后根据“体检”的结果、向老人推荐2200元一盒的“青脑搭档”;接下来再让老人定期来复检,复检时的结果一律都是见效,于是老年人便会再买上几盒来巩固效果。
而实际上,那些体检、复检的结果,都是骗子们根据需要自己调整的数据,有病没病、全是骗子说了算。事后看起来,这个团伙的行骗手段并没有太多的新意,但是却诈骗250万元到手。
2019年3月8日,就是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不久,杭州滨江西兴派出所出警,帮助了一个83岁的迷路老人。但当民警要联络其家人时,却遭到了老人反对。原来他是瞒着家人,出来要去保健品公司的。此前,她已买了几万块钱的保健品,被儿女知道后、非常反对。
儿女为什么会反对老人买保健品呢?不是儿女不孝,而是所谓“保健品”,多半是个圈套。
近年来,尽管有关保健品骗局的报道屡见不绝,但是因为保健品而上当受骗的老年人却不随而止。
2017年,岛城青岛曾爆出一桩悲剧:一个60岁的老年人因购买保健品而走向绝路。那是2017年3月11日下午,老人坐在餐桌旁,默默吃完自己做的午饭,然后离家出走。晚上10时,当他被发现时,已静静地躺在东海中路附近的一处海滩上、没有了生命迹象。
看着遗书,老人的子女不禁潸然泪下。遗书中的向尚健康实业公司,是一家开在居民楼里的集团公司;遗书里说的6万多的保健品就是从这个公司购买的。
经过媒体报道后,此事在全国激起了很大反响;关于老年人和保健品的话题,随即成为一个热点。很多网民都讲述了自己家人被骗购买保健品的事情。
2015年,北京一位80多岁的李老汉以儿女不尽赡养义务为由将儿女告上法庭、索要赡养费。经过调查,老人的生活其实并不缺钱,有国家补贴的每月400元,有儿子给的每月1500元;生病买药也有保险报销。
后来,老人的儿女道出真相:老人开销大的原因在于他沉迷于购买保健品,已经成瘾。
2014年6月,广州市民王先生年已70的父母,在一次“免费旅游”中接触到了“艾能健呼吸机”。销售人员极力吹嘘呼吸机的“神奇功效”,二老便花13万元买了一台。王先生探望老人时发现情形不对,就联系艾能健退款退货。
谁知道王先生将呼吸机退货后,艾能健的销售人员竟又找到老人、继续推销产品。接下来,二老又先后4次,共花费27.7万元购买了呼吸机、摇摆机、电子理疗器,还花5.1万元办理了会员卡,一共花32万多。
试用艾能健产品三四个月内,其父亲出现肺部不适,引起呼吸障碍入院。随后,母亲又听信销售人员“使用产品后将摆脱药物”的说辞,停用了医院开出的降压药物,导致血压波动、心率紊乱,病重至到医院接受心脏手术。
王先生表示,抢救两老人花费18万元。当他向广州市消委会反映情况后,结果第二天、艾能健的工作人员就开着车,拉上王先生的父母到市消委会撤诉了。
王先生无奈地说:我父母已经被他们深度洗脑了,对这些机器功效深信不疑。现在发展到身体稍好点就要用仪器,不给用就闹着自杀。
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销售,其实是一种“被国家许可的”公开骗局。说它被国家许可,E星体育其实是说现在的法律似乎拿它“无可奈何”。“法无禁止即可为”,一些保健品的销售人员也公开说“只要不死人,什么都敢吹”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小生做了一些分析。首先,老年人的购买行为看似都是“自愿”的。像前面广州王先生父母,当王先生投诉至消委会时,其父母竟然挺身而出、来维护“骗子”。
然后就是,保健品的效果也难以鉴定。凭借现在的技术手段,很难直接鉴定出来保健品是否具有宣称效果;但同样也无法得出结论说保健品无效。E星体育
基于上面两种原因,卖保健品的“骗子公司”长期以来披着“合法”的外衣、肆无忌惮地“榨取”老人腰包中的血汗钱。
“我岳父曾听过半年多的健康讲座、推销一款电椅的,要1万元左右。尽管我极力劝阻,但他们还是拖了7个月后购买了;结果用了一个月不到就扔掉了。”这是一个网友讲述的、自己家里的事情。
在这个事例中,这个“岳父”算是被骗了吗?这个卖“电椅”的算是骗子吗?我们只能把说,这个“岳父”肯定是被坑了!但是,凭他、一个普通消费者的一己之力却很难去扳倒那个卖电椅的、说他们是骗子!
第一,你是自愿购买的;第二,你很难举出证据,说电椅无效!明明被骗了,却奈何“骗子”不得!我想,这也许就是文章开头的那个青岛老人无奈之下、选择了自我了断的原因吧!
为何老年人容易受骗?下面是某媒体的分析。随着年纪增大,老年人的知识、信息结构明显跟不上社会的发展,对社会中出现的很多新鲜事物知之不多,易被歪门邪说迷惑,容易轻信花言巧语,对于花样日益翻新的骗术他们根本没有防范意识。
另一方面,老年人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,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的不确定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感会增强,骗子就是利用老人的这种心理,打着祛病强身的幌子行骗。
还有就是,在很多保健品诈骗中,骗子都是先上来对老人表现得关怀备至、嘘寒问暖。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大,陪父母的时间少;而老年人心里又非常希望得到关怀,于是,面对陌生人给予的“关爱”,老年人很难去设防。
再者就是,很多老人都有“贪小便宜”的弱点,骗子通过花言巧语的关怀打动老人后,再给予老人一些物质上的“小便宜”,往往就会彻底赢得老人的信任,然后就开始行骗。
保健品推销员利用老年人感觉上医院不方便的心理,装扮成“义诊医生”,在装模做样地进行一些血压、血脂检查后,再拿着检测结果、煞有介事地说老人患有某些“疾病”,接着就开始推荐产品。
利用老人“不用白不用”的心态,让老人免费试用产品。经过多次试用后,一些老人在心理暗示下往往会感觉有效,就会选择购买;有的则是因为多次试用后,因为人情难却、就会选择购买。
不法保健品商家还会以公司周年大庆、回报社会献爱心之名,组织老人参加免费游玩,专车接送、免费用餐。游玩过程中,老人往往就会放松心理防线,他们就趁此机会游说老人购买产品。
很多保健品商家都会热衷于开设“健康免费咨询热线”,只要有老人打进电话咨询,对方都会推荐“包治百病”的保健品。
保健品推销员隔三差五地打电话问候或带点小礼品上门拜访,和老人拉家常、嘘寒问暖,或组织老人参加联欢,营造融洽的大家庭氛围。在这种温情之下,老人就会放松警惕,驳不下面子、难以去拒绝那些价格高昂的保健品。
保健品商家往往还会高薪招纳网络庞大的业务员,让他们对亲戚、朋友、同事家中的老人游说、推销。一些老人往往会因为碍于情面、或者相信熟人,就会选择购买。
保健品商家还会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、附赠一些礼品,一些老人会在这些赠品的诱惑下、购买价格高昂的保健品。
一些保健品商家在鼓吹自身品牌的知名度时往往很有一套,使老人相信他们是“大厂名牌”,从而产生思维定势:产品肯定疗效显著,才这么有名气,自己肯定买不错。
保健品商家擅长用“健康讲座”等会议形式来营销,“来听就送鸡蛋”、“听完还能拿礼品”、“现场还可以免费义诊”……用种种诱饵来吸引老人参加会议。等老人到了会议现场后,他们接下来会安排“托儿”专门对老人进行“忽悠”。
保健品商家请来所谓的“专家”、“学者”、“权威人士”做“托儿”,在会议现场介绍产品的“特殊疗效”、发布“权威检测报告”;或指使雇来的“托儿”假冒患者名义写感谢信、送锦旗、现身说疗效;或者让“托儿”在现场制造争先恐后、抢购产品的假象,让不明真相的老年人在从众的心理下,乖乖地掏出钱包。
有些保健品商家还会以“购买产品可成为会员,之后推荐别人购买可获报酬,推荐越多报酬越高”噱头招揽生意、拓宽销路。这对一些希望“发挥余热,继续为家庭创收”的老年人颇具诱惑力,脑袋一热就会购买产品成为会员,有的甚至还因此步入非法传销。
保健品商家往往会打着“绿色、健康、高科技、进口产品”的旗号,宣称其产品“包治百病、治病于无形”,片面夸大保健品功能,使老人误以为保健品可以替代药品使用,耽误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。事实上,即便是正规生产的药品,也从来没有包治百病的“灵丹妙药”。
一些保健品商家见利忘义,擅自在保健品中添加具有特定功效的违禁成分,使老人食用后短时间内可缓解症状,进而对该保健食品产生信任感甚至依赖。殊不知,这样长期使用下去,会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隐患。
大多保健品商家采用租赁临时经营场所、设立流动摊点或者上门推销等方式经营。一旦发生重大纠纷或者被执法部门处理,马上就转移藏匿、消失得无影无踪,售后服务形同虚设。
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,结束前、小生建议:各位看官,请把这篇文章转发、分享给家人朋友,让更多老年人远离“保健品陷阱”、不再上当受骗!
又及:曾有一段时间在朋友圈疯传的一篇文章“人民日报:目前在中国,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、没有例外”,实际和《人民日报》毫无关系,其来源是个叫“浪潮工作室”的自媒体,撰文者名为张帆。
人民日报发表过的和上面内容最接近的一篇文章,是2018年2月25日、在《人民日报》微信号上推送过一篇名为“【健康】这4种保健品不保健、千万别花冤枉钱”的文章。在这篇文章中,有这样一句:大多数保健品的核心概念,很大一部分就是“忽悠”。
显然,这篇文章并没把所有保健品都一竿子打死,有专业资格的从业人员、对有需求者推荐的正规厂家生产的保健品,对人体还是有益处的。只是“李鬼连累了李逵”,保健品行业骗子太多,连累着正规的保健品也“名声扫地”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E星体育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1年5860万美金!2年1.13亿美金!巴特勒步步为营,莱利却胜券在握
33岁刘翔再刷屏!肌肉炸裂,还撩走性感女私教!这样的人生我服了....
教育资讯播报 有道发布教育数字化新品,AI口语陪练开始进校;零一万物推出一站式 AI 工作平台万知
性价比超低的10所美国大学!就算排名高,想回本劝你还是别去了......